近年來,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如何采用更加靈活的用工模式以及降低企業成本,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挑戰。尤其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各行業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企業不斷壓縮成本,失業率上升。

近日,某招聘網站發布《2020雇傭關系趨勢報告(一)——后疫情時代的新雇主經濟》顯示,71%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期間其所在公司的線下業務受阻,其中,私營企業從業者感受較為明顯,占74.2%。同時也有受訪者表示,公司原有業務進行轉型或升級。
在此背景下,多元化的就業形式和用工模式成為企業和勞動者的“生存”選擇。根據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靈活就業招聘需求增長76.4%,靈活用工招聘需求大增。
政策加持,靈活用工成趨勢
早在2019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就正式提到要“加強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政府更是在多個場合點名以及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支持靈活用工。
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建立靈活就業、“共享用工”服務平臺,提供線上職業培訓、靈活就業供需對接等就業服務。
7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引導勞動者合理有序經營”。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強調個體經營、非全日制以及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是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對拓寬就業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促進靈活用工,方便就業簽約,政策層面上也對電子勞動合同給予了認可,今年3月1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文件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采用電子形式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電子勞動合同憑借便捷、高效、安全的簽署優勢,在靈活用工中,幫助企業優化合同管理流程,彌補了紙質簽約帶來的管理難、異地簽約不便、成本高、潛在風險大等問題。
電子合同賦能企業HR數字化簽約
伴隨靈活用工市場需求增長,就業人員多且分散,雇員流動性高、合同簽署效率低,潛在風險大等問題逐漸凸顯,企業HR如何“減負”,成為靈活用工管理過程中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作為專業的電子簽章系統開發服務商,簽盾電子合同聚焦人力資源管理痛點,針對用工平臺業務及用人用工模式需求,提供身份認證、在線簽約、區塊鏈存證、司法服務等一站式電子簽約解決方案。

在靈活用工場景中,針對需要合規降本的用工企業、靈活用工平臺、個人(靈活就業人)三種不同的角色,業務流程涉及簽約文件有:《用戶注冊(入駐)協議》、《個體工商開戶代理協議》、《用工服務協議》、《渠道代理協議》、《靈活就業協議》等。
通過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即使企業、員工身在異地,也能實現在線實名認證、在線簽約,無需奔波到場或來回郵寄,極大地提高了簽署效率,降低了時間、人力、打印、郵寄等成本。同時還通過區塊鏈+時間戳技術確保電子合同不被篡改、保障合同的完整性、原始性,從而保障合同簽署各方的權益,有效規避企業用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