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說,簽訂合同是大事,不管多趕時間,簽訂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各個條款,避免掉入一些隱藏的合同陷進。而且,如今電子合同簽約越發流行,在簽署的時候,也應當注意。
這不,這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事情。沒有實體文件,只刷了一次臉簽訂下來的合同,居然也被法律認可。江蘇揚州95后網絡主播小鐘與一家網絡傳媒公司鬧起了勞動爭議,而小鐘卻說從未簽訂過勞動合同,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直接到法院申請仲裁。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刷了一次臉簽訂的合同就生效了呢?接下來,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事件始末
小鐘入職時與一家網絡傳媒公司簽訂合同,但是簽訂合同的方式是電子簽約。小鐘在公司通過人臉識別認證身份后,簽署了電子勞動合同,但在簽署時小鐘未仔細查看開播時長導致工作不達標被扣薪等詳細的內容,之后小鐘想與公司解約,公司需要小鐘賠償違約損失。
雙方因為此事鬧起了勞動爭議,由于不是進行的紙質合同簽約,小鐘否認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但是在法院,傳媒公司拿出勞動合同作為證據,小鐘也在平臺的個人信息里確實發現了她已簽署的電子合同,與傳媒公司提供的屬于同一份合同。
看到這份合同,小鐘明白自己確實違約了。
專家解讀
在這個事件中,最為關鍵的其實就是,通過人臉識別簽訂的電子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揚州勞動法律專家志愿服務團律師王律師表示,只要能證明確實當時人臉識別、合同簽署是通過本人手機一步步操作來完成的,這樣的合同就有法律效力,對雙方有約束力。
最近幾年,因為直播合同鬧上法庭的事件屢見不鮮,而且很多涉及的合同賠償金額巨大,動輒上百萬千萬,有些大主播的合同甚至上億。懷揣“主播夢”然后暴富的年輕人非常多,但是法律專家提醒廣大年輕人,無論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只要和用人單位達成了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都得仔細確認紙上的細節,認真履行合同,避免在后期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在小鐘的這個案件中,好在經過勞動法律專家的調解,網絡公司最終人性化操作,與小鐘解除了勞動合同,而且給小鐘發放了5000元底薪,但刷禮物提成收入沒有能拿到,也算給小鐘一個“吃一塹長一智”的機會。
電子勞動合同法律認定
在當今的人事勞動合同簽署場景中,電子勞動合同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事實上,電子勞動合同早已得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認可。近年來,國家和各地人社部門多次發文,明確電子勞動合同法律效力,鼓勵推廣電子勞動合同全面應用,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和勞動者依法規范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滿足新經濟環境下各行業發展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五條至第八條規定,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確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① 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電子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
② 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有電子簽名人控制;
③ 簽署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④ 簽署后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第十四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與傳統的紙質合同相比,電子勞動合同的簽訂地點、簽訂時間不受限制,勞動者及用人單位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可線上簽訂合同,合同文本加蓋電子簽章,便捷高效且無法造假。電子勞動合同已被很多中小企業廣泛應用。
因此,大家在簽署電子勞動合同的時候,千萬不要麻痹大意、掉以輕心,不要因為沒有將合同打印下來簽約,就覺得不重要,簽訂合同的時候條款也不認真閱讀,往往是因為這些細節,很多人就此惹禍上身。
可以預見的是,電子勞動合同簽訂以后將會是越來越大的趨勢,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如果關于電子簽約有更多的問題想要溝通,也歡迎咨詢,我們在電子合同簽約領域有著多年的使用經驗,各種電子簽約問題都能給到相應的建議,希望大家能通過交流一同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