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辦公事務中,合同簽署非常常見,可以說任何單位和企業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合同,合同的簽訂與履行也是運營的關鍵環節之一。
但是,在合同簽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給大家帶來麻煩。從合同的洽談、草擬、簽訂、生效直至失效,涉及到非常多的環節,而且出現合同修訂、補充協議與終止合同等情況概率也非常的高。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都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的甚至引發法律風險。
這么多的環節都可能給大家造成難題,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甚至解決這些問題呢?關于這個,咱們與大家展開聊聊。
合同簽署的常見痛點
在我們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痛點,其中比較常見的還是集中在簽約效率、管理等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簽署流程緩慢
合同簽約流程慢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因為紙質合同的來回郵寄需要時間,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兩周,遇上內部審批復雜的情況,還要再耽誤更多的時間。如果需要合同進行回款,這很耽誤款項資金的到賬。
2、合同管理困難
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經常會產生大量的人事合同,無論是合同保管,還是查閱、調閱、借閱都很不方便。特別是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立多個分、子公司等,管理難度則會急劇加深。
3、公章調用不便
由于企業只能有一個公章,所以遇到合同量大或異地蓋章的情況時,公章調用就很麻煩,經常會因蓋章問題而拖延進度。而且來回的傳遞物理印章也容易引發風險。
4、簽約成本較高
紙質合同會產生很多成本,例如紙張費、打印費、郵寄費等,保管時還會占用辦公空間,甚至需要專人管理,無形中產生了很多成本。
5、有潛在的風險
現在有很多盜用、私刻公章和篡改合同的事件發生,這是因為線下簽署合同時,難以驗證簽署人身份的真實性而造成的。而且往往是事后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有問題,給合同簽署留下潛在的風險。
如何解決簽約痛點?
針對各種合同簽署的痛點,過去大家想了很多種辦法,比如加強內部管理等,以此來避免各種問題的發生。但最為有效的,還是電子合同的誕生。2004年8月28日,我國頒布《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電子合同逐漸普及于各行各業。從2019年到現在,國家相繼頒布多項政策與法規,使電子合同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普及的階段。
電子合同是建立在電子簽章簽名和數據安全技術之上,將傳統的手寫簽名轉變為通過數字認證的電子簽名,使得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它既能保留實體印章或手寫筆跡的視覺效果,又能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電子簽名的出現,既保證了簽署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對整個簽署過程進行了簡化,縮短了簽署環節,這就能大幅減少可能犯錯的地方。另外一方面,通過系統的監控,來避免因為人為產生風險,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因管理產生的合同風險。尤其是對于合同簽署量的的企業來說,在龐大的合同當中,人力進行管理非常容易出錯,轉為用系統來進行管理就非常簡單。
電子合同簽約方式的出現,是對標紙質合同簽約的環節,在各個部分都做了改進,考慮了當初紙質合同簽署時存在的問題、痛點,很好的規避這些問題,因此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如今,很多企業都在通過電子合同簽約的方式來規避這些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各地政府部門等,也多次在各種場合推廣電子合同簽約。可以說,電子合同簽約的方式得到了多方面的背書,可以放心的使用。
如今,隨著電子合同簽約方式的盛行,很多提供電子合同簽約服務的平臺也因此發展,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在“簽盾電子合同”的文檔中,可以驗證簽署者的身份與簽署時間,保障真實性、完整性及簽名人的不可否認性;與傳統蓋章或手寫簽名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簽盾電子合同”將數據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綜合應用,實現印章集中授權管控,保障每份合同的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唯一性并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簽盾電子合同”隨時隨地可簽,覆蓋多種日常應用場景,提供多種標準模板,實現合同狀態自動提醒,做到省時、省力、省心。為企業與單位節省人力、紙張、快遞、場地存儲設施等各類成本支出,有力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確實,過去傳統紙質合同簽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便,但是電子合同簽約的出現,這些問題也隨之而解了。因此,對于大家來說,在面對簽約問題時,可以轉變解題思路,用更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電子合同簽約代替,相信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也勢必是一種越來越大的趨勢,早點投入電子合同簽約的懷抱,早日可以享受到便利,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