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辦公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合同文檔簽字蓋章,過去需要將文件打印下來逐級申請審批,整個流程非常的麻煩。現在不一樣了,電子簽署的出現,可以直接在線上審批完成,非常的方便。在各種簽署場合,我們也可以越來越多的看到電子合同簽約被使用。
在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呢,簽約安全問題是不容有失的。雖然與紙質合同簽約相比,由于簽署的環節都處在系統監控中,相對來說更加的安全,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容易被忽視,給簽約帶來風險。
這不,某科技公司在跟供應商進行簽約的時候,由于對一個問題的忽視,造成了百萬元的損失。問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看完這個案例,你就知道了。
案情回顧
某科技公司與一家供應商簽訂了一份電子采購合同,合同中約定了產品的數量、價格、交貨期等關鍵條款,金額達上百萬。由于當時雙方急于促成合作,對采購合同上的電子簽章沒有嚴格把關,在合同簽訂之后就直接將款項打給了供應商。
不久后,供應商未按合同約定的時間交貨,科技公司因此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為了挽回損失,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仲裁,要求供應商承擔違約責任。
法院判決
仲裁庭在審理過程中發現,雖然雙方簽訂了電子合同,但供應商的電子印章并未經過合法認證,而是供應商自行制作的電子印章,并未經過專業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無法確認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因此,仲裁庭認為該電子合同存在重大瑕疵,不具備法律效力。最終,仲裁庭判決科技公司敗訴,自行承擔因合同無效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在這個案例當中,該公司由于在簽訂電子采購合同時,并不是按照正規的流程進行簽約,也沒有經過第三方電子合同簽約服務平臺對簽章進行驗證,導致對方鉆了漏洞,最終造成上百萬元的財務損失。
簽訂合同過程中,無論是紙質合同簽約,還是電子合同簽約,因為簽章問題導致的巨大財務損失的案例層出不窮,大多都是沒有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簽約,在整個簽約環節中審查不嚴,給對方鉆了空子,造成了財務的損失。那么,我們在簽訂電子合同過程中,該怎么保證所簽署合同的真實有效呢?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定要提前知道。
1、選擇合法認證機構
在電子合同簽章時,務必選擇經過國家認證的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確保電子印章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嚴格身份驗證
雙方在進行電子合同簽章前,應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確保簽署人的身份真實無誤。
3、檢查印章狀態
在簽章前,務必檢查電子印章的狀態,確保其未被注銷或掛失。
4、保留證據
電子合同簽署后,應妥善保存電子數據和相關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提供法律支持。
5、謹慎閱讀條款
在簽署電子合同前,務必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確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內容。
如果在簽署電子合同的時候,自身沒有電子簽約能力,為了保障簽約安全,千萬不要隨便就發一個電子文檔給到對方進行蓋章,這樣的電子簽約方式不僅得不到保障,很容易就被對方使用假章蒙混過關。因此,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通過一些電子合同簽約服務平臺進行簽約,這些平臺能提供完整的電子合同簽約服務流程,能對各種風險實現提供服務幫助,保障你所簽署合同的法律效力,讓你的簽署更加安全和放心。
電子合同簽章雖然便捷,但風險也不容忽視。只有選擇合法認證機構、嚴格身份驗證、檢查印章狀態、保留證據以及謹慎閱讀條款,才能確保電子合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今天的案例和注意事項能為大家敲響警鐘,避免類似的財務和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