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經手過合同,特別是對一些商務人員來說,每年要簽的合同不在少數。那么,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你們有遇到過“坑”么?比如因合同條款引起爭議,又或者對方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簽字蓋章處使用了“蘿卜章”。
簽合同是非常嚴謹的事情,不管哪個地方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巨大麻煩,更別說使用了虛假的簽名和簽章。這不,這里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公司運營總監利用私刻的公章,竟坑人好幾十萬,簡直讓人深惡痛絕。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又該如何有效處置?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看看。
案情概述
2023年2月至7月間,被告人何某在擔任某炸雞餐飲公司運營總監時,發現公司旗下多家已關店的門店營業款仍留存在外賣平臺賬戶內。他利用私刻的假印章,偽造驗證材料騙過平臺審核,更改門店綁定的提現賬戶,并以冒充門店申請提現的方式,將營業款轉入自己賬戶。此外,何某還利用曾下屬的信任,偷偷為自己創建了另一家餐飲公司的子賬號,同樣以私刻印章的方式騙取該公司的營業款。經查,何某共騙取兩家公司門店收入款共計37萬余元。
法院審理過程
案發后,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何某提起公訴。法院以犯詐騙罪判處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2萬元。同時,檢察官積極開展追贓挽損工作,引導偵查機關就兩家涉案公司的被騙資金進行詳細核對梳理。何某自愿認罪認罰,并退賠全部違法所得。
從這個案件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關鍵詞,這也是在很多類似的案件當中的共同點——私刻公章。為什么私刻公章這么容易騙取人的新人,在合同上通過審核呢?主要由于私刻公章一般人員很難進行真偽判斷,加上使用的人身份都比較高,很清楚公司內部的印章審批流程,能夠繞開審核鉆印章管理的漏洞,從而給公司財務造成損失。
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很多公司想過很多辦法去規避,但是仍然時不時出現這樣的事件,無法做到完全避免。那么,有什么好的辦法去規避這樣的風險呢?
從傳統的方法上來說,無外乎以下幾點:
1、公司應建立健全印章的管控,嚴格規范印章使用流程,避免出現非法用章情況
2、做好對印章使用權限的管理,非核心人員無法使用印章,減少因印章使用不當造成風險
3、合同簽訂時,加強對印章的檢查,提高防范意識,以避免落入人深入的圈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可以去加強防控,主要還是依靠管理上的合規來杜絕風險產生。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電子簽章的出現,可以在源頭上去進一步防范簽章風險。
1、電子章的制作和使用需要依賴先進的電子簽名技術,這些技術能夠確保電子章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2、通過電子簽名技術,可以鎖定簽約主體的真實身份,防止印章被冒用或濫用。
3、電子章的使用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數字簽名和加密處理,確保電子文檔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防止被篡改或偽造。
4、電子章的申請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規定,有助于防止私刻公章的行為
5、與傳統的公章相比,電子章的使用記錄可以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包括使用時間、使用人員、使用目的等信息,這使得在發生糾紛或需要追溯責任時,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提供證據。
并且,在使用電子公章之后,由于能夠給人鉆空子的機會少了,很多人也不會在這個上打歪主意,因此也能有效降低風險的產生。
隨著電子簽章的使用越來越多,加上它的合法合規性以及安全性等,各種簽字蓋章的場合都能看到電子簽章,已經成為了辦公使用的一種趨勢。因此,還在停留實體公章的朋友,趕緊行動起來加入到電子簽章的使用行列,以此加強企業用章安全,防范財務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