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對于很多朋友來說,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陣子,但是對于有些朋友來說,也有打算在過完年之后換份工作重新開始的。
說到換工作,那肯定少不了簽訂勞動合同?,F在已經2025了,簽訂合同也不像之前,很多公司都會選擇進行電子合同簽約。但是,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對于公司人事小伙伴來說,有些地方要特別注意,否則容易釀成大錯。
這不,某科技公司因為電子勞動合同的問題,在一員工離職后反而還有支付幾個月的工資,讓公司損失幾萬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看看。
基本案情
某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雙方同意采用電子形式簽訂勞動合同。然而,在簽訂過程中,公司并未通過合法的電子簽名平臺進行簽署,而是簡單地將合同文本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給員工,要求員工打印出來簽字后再掃描回傳。
由于這種簽訂方式不符合電子簽名的法律規定,導致合同在法律上不被認可為有效合同。員工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后離職,并以公司未簽訂有效勞動合同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公司支付雙倍工資差額。
法院審理過程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首先審查了雙方提供的電子勞動合同及其簽訂過程。法院認為,由于公司采用的簽訂方式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因此該電子勞動合同在法律上無效。同時,法院還指出,即使雙方對合同內容無異議,但由于簽訂程序不合法,合同仍然不能被視為有效簽訂。
最終,法院判決公司向員工支付雙倍工資差額。
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結果由于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沒有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導致要賠償巨額損失,好幾個月工資大幾萬塊錢,可不是一筆小的數目。那么,遇到這種事情企業需要怎么處理,規避這種風險呢?
其實很簡單,想要規避簽約風險,就得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電子勞動合同簽約,那么以下事項就得注意:
1、選擇合法平臺:應確保所選擇的電子簽名平臺具備電子認證服務許可,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2、使用可靠電子簽名:電子簽名應滿足法律規定,確保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在簽署過程中,應仔細核對電子簽名的真實性,并保存好簽署記錄。
3、合同內容明確:電子勞動合同的內容應與紙質合同一致,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模糊不清的條款。
4、保存合同副本:雙方應保存好電子勞動合同的副本,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應確保合同副本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防止被篡改。
所以說,在進行電子勞動合同簽約的時候,關鍵是選擇一個可靠的平臺如簽盾等,通過平臺提供的服務幫助你完成電子勞動合同的簽約,這些平臺有符合法律規范的簽約流程,且所簽訂的合同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這樣就不會出現跟這家科技公司一樣的事情了。
電子合同簽約如今是越來越大的趨勢,在各種簽約場景當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積極應對,不僅可以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也能通過技術的更新升級,讓商務簽約更加順暢無阻,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