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轉賬記錄還在手機里閃爍,法院傳票卻已砸向家門。這不是懸疑劇,而是李先生用血淚驗證的恐怖故事。
這故事還得從一筆民間借貸開始,沒想到就是這筆借款,給李先生帶來了這么大的麻煩。
2016年,李先生由于資金周轉需要,從某民間借貸機構辦理了一筆50萬元的貸款,并現(xiàn)場簽訂了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期限為一年,年利率為15%,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總計57.5萬元。
在一年之后,李先生按照合同約定按時將本息一并還清了。但是令李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但幾個月后他卻收到法院傳票,原來該民間借貸機構稱李先生并未還款,并拿出了當初簽訂的紙質(zhì)合同作為證據(jù)。
明明按時還款了,怎么還被對方倒打一耙呢?在對方提供的證據(jù)資料中,李先生發(fā)現(xiàn),這份合同上還款記錄一欄被人篡改,添加了未還款的記錄,且合同上的印章似乎也與當時簽訂時有所不同。李先生堅稱自己已還款,并向法院提交了還款的銀行轉賬記錄等證據(jù)。
在司法鑒定時,合同上的印章確實存在偽造嫌疑,且還款記錄被篡改。法院審理后認為,民間借貸機構存在惡意篡改合同、偽造證據(jù)的行為,駁回其訴訟請求,并對該機構處以罰款。李先生雖然最終勝訴,但為了這場官司,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證據(jù)、聘請律師,身心俱疲,還因這場糾紛導致個人信用記錄受到一定影響。
因為這一紙合同,李先生遭受了多重“絞殺”,雖然最終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但是這么折騰下來,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該案例中,李先生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墨跡未干,條款已變
紙質(zhì)簽名肉眼難辨真?zhèn)危景钢薪栀J機構正是利用這一點,篡改關鍵條款(手寫還款記錄可任意增刪),以及偽造印章(普通企業(yè)印模復制成本僅需200元)。這種方式成本極低,且一般人很難發(fā)現(xiàn),特別是如果對方跟你比較熟,很多人礙于面子也不會當面對公章進行查驗。
2、舉證如闖關
為自證清白,李先生不得不支付巨額的司法鑒定費(筆跡鑒定均價8000元/次),以及耗時278天收集銀行流水等輔助證據(jù),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不可估量。
3、贏了官司卻損失慘重
在該案中,李先生雖然勝訴,但是由于一開始該借貸機構一口咬定李先生未還款,導致李先生個人信用記錄受到影響。而個人信用修復周期長達2年,期間按房貸利率上浮計算損失,李先生損失超10萬元,這正是紙質(zhì)合同維權成本大于收益的殘酷現(xiàn)實。
如果,只是說如果,當時李先生使用了電子合同簽約,可能這些問題就不復存在了,也不存在這場耗時長達278天的官司,所以因此產(chǎn)生的損失都可以避免。為什么電子合同簽約可以有效規(guī)避李先生遇到的這些問題呢?
1、篡改即報警
區(qū)塊鏈存證技術會讓合同任何改動都生成紅色預警標記,2018年杭州互聯(lián)網(wǎng)法院已確立此類證據(jù)可直接采信。
2、生物特征鎖死身份
? 人臉識別+手寫筆跡壓力檢測(每秒采集300個筆跡特征點)
? 數(shù)字證書綁定簽約設備IP/地理位置
3、全流程自證清白
從合同生成到履約完畢,每次操作自動生成帶時間戳的證據(jù)包,2023年某網(wǎng)貸平臺因此減少98%的合同糾紛。
李先生的遭遇絕非個例。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顯示,2022年23.7%的借貸糾紛源于合同篡改。當黑產(chǎn)已用AI偽造筆跡時,我們還在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在如今技術如此發(fā)達的當下,請一定記住,紙質(zhì)合同=把命脈交給別人的橡皮擦,而電子合同=用算法構筑的司法防火墻,采用電子合同簽約,能大幅提升你的合同簽約安全,保障你的合法權益。
所以,在下次簽合同時,有條件一定要使用電子合同簽約,沒有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前往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等這些第三方平臺,通過他們?yōu)槟銊?chuàng)造電子合同簽約的環(huán)境。這樣以來,在下次遇到不老實的人時,不妨問問對方:敢不敢上區(qū)塊鏈?讓電子合同簽約護佑你的簽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