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商場如戰場,每一次較量都是一場“生死較量”。在這場“戰役”當中,要想談成商業合作并順利執行,合同簽約必不可少。
過去,在簽約合同的時候,使用的最多的是紙質合同簽約,但是從過去“血與淚”的慘痛教訓來看,紙質合同簽約其實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從被媒體披露的一個一個案例就能感受一二,只能用“沒有離譜,只有更離譜”來形容。
這不,一醫療器械商的“神之操作”,竟然將一套設備同時抵押給多家金融機構,總共套現近10億元,簡直離了大譜。
醫療巨頭的“陰陽劇本”
某醫療器械商,有一套價值2000萬的核磁共振儀,但是為了拿到一些錢周轉,該器械商“靈機一動”,將這套核磁共振儀同時抵押給了5家金融機構。為了順利拿到抵押款,他們在不同城市雇傭外形相似的銷售團隊,帶著全套紙質合同在不同城市間穿梭簽約,最離譜的是,同一臺設備,竟被篡改出了12個不一樣的序列號,序列號經PS、拓印、激光雕刻多重偽造,以此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通過這樣虛假的方式,該器械商屢屢得手,成功從金融機構中套現9.8億元。由于該器械商本身資質實力比較雄厚,因此沒有引起多大的懷疑,在貸款時各大金融機構很簡單的就把錢給借出去了。當案發后,執法人員前往該器械商公司進行查封,打開倉庫都懵了,沒想到號稱擁有價值50億設備的公司,實際庫存竟是玩具模型。
這一場下來,可真是夠荒誕的,該醫療器械商只是憑一套價值2000萬的設備,通過不同的“偽造”合同跟金融機構貸款,居然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套現”了近10億元,簡直不可思議。
再往深里思考一下,其實這一場鬧劇下來,跟該器械商跟各大金融進行的業務合作,是紙質簽約所致。紙質簽約的一些短板,會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機“搞事”。
1、身份迷霧
進行紙質合同簽約時,可能存在遠程簽約情況,沒有面對面進行很容易被人操作,難以確保簽署雙方的真實身份以及公章的真假。此前很多類似的事情,都是因為私刻公章等造成,讓人防不勝防。
2、時空囚籠
紙質合同簽約,從簽約到用印整個流程平均耗時11.7天,如果合同涉及到的金額大,可能還會更久。這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操作,畢竟“遲則生變”不無道理。
3、篡改暗門
紙質合同簽約時,容易被人篡改,而且篡改發生后想要驗證合同的真偽,成本比較高。有些人在拿到合同后并不會花錢去做公章和合同內容等細節的驗證。
4、存儲黑洞
紙質合同存儲也是個大問題,有些合同需要長久保存,即使在項目完結后,以防萬一項目出現問題,可以找到相應的責任人。但是紙質合同在長久保存過程中,很容易遭到損害,比如曾經就有一個案例,某三甲醫院因合同室漏水,價值2.3億的采購憑證化作紙漿。
想要扭轉紙質合同簽約帶來的不利局面,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更加高效、安全的簽約方式,比如電子合同簽約就能完美的解決上述的問題,讓你的業務合作簽署更加的安全放心有保障。
為什么電子合同簽約能夠有如此大的能量,主要是它的簽約形式和技術特點所決定,匯聚了多個有點于一身:
1、身份驗真
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可以通過身份證、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簽署密碼等多種方式,確保發生電子簽約的當事人身份真實無誤,在多重技術保證下,提升簽約安全。
2、區塊鏈存證
電子合同簽約過程中,電子合同簽約平臺能夠對全過程進行數據存證,并且直接同步到司法機關做公證,確保數據安全。
3、防止篡改
電子合同簽約時,合同一旦簽字蓋章好,內容就被“鎖定”,無法再進行任何修改,否則可以從存證記錄當中溯源。這樣一來,就絲毫不用擔心在合同簽署后被對方搞“篡改合同”等小動作。
4、高效簽約
電子合同簽約全程線上進行,最快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這大幅降低了簽署雙方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如此快速的時間簽約好合同,可以減少一些因合同流程過長帶來的麻煩。
從紙質合同到電子簽約,不僅是契約載體的進化,更是商業文明的基因突變。傳統的簽約方式終究會成為過去式,而電子合同簽約的襲來,無論在簽約效率,簽署成本,還是簽約安全防護上,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如果你還沒有結合當前的最新簽署科技來保證你的權益,可能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有一個合同的“坑”在等著你,只有讓科技的力量武裝你自己,擁抱電子簽約,才能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