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電子合同行業又迎來一波大的爆發,前有國務院明確要求構建全國統一的電子合同認證體系,后有“鄂爾多斯市全面啟用貨物類電子合同”、“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宣布全面啟動2025年零售交易及電子合同線上簽訂工作”。
政策支持、政府部門使用背書,加上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讓電子合同簽約站在了新的高度。據最新報告數據,我國電子合同市場規模已突破150億元,年增長率達25%,超60%的企業將其列為年度數字化優先投入項。
政策利好、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的疊加共振,很多聚光燈瞬時聚集在了電子合同簽約身上,這也讓大家對電子合同簽約已經有了新的想法,很多企業已經將電子合同簽約視為數字化轉型的必爭之地,以業務簽署的數字化,帶動企業整體數字化。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趨勢,也是因為如今市場合作的頻繁程度,讓大家選擇電子合同簽約,可以更好的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據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合同簽訂與合作協議總量達到72.72萬億元,每個合作都至少涉及到兩份合同文件簽約,如果涉及到多方的甚至更多,是非常大的一個簽約量級。如果都采用紙質合同簽約,堆起來的文件都將超過中國第一高樓。
因此,很多企業其實早就使用電子合同簽約來實現降本增效。與傳統紙質合同簽約對比,除了降本,還可以加強合同簽訂合規、優化內部業務流程等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曾公開提及,公司每年需比對6千萬份合同保障千億美元資金安全,如果將能夠替換成電子合同簽約的,都使用電子合同簽約,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某深圳制造企業通過電子簽名完成200萬的訂單,全程48小時完成簽約,不僅縮短了簽約的時效,簽約成本也直降80%。
如今,電子合同簽約市場已經突破150億元,這說明電子合同簽約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還沒使用電子合同簽約的企業,應該盡早行動起來,以縮小與頭部企業的使用差距,在數字化時代下,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簽約,促使企業內部業務鏈路的全面優化提升,不斷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