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成為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使用電子合同簽署方式,使用電子印章,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可靠電子簽名是具備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的,那么,電子印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法律效力通過什么來保障呢?
1、通過身份認證確保簽名人的身份是真實有效
根據法律規定,電子印章必須是歸屬于簽名人所有的,并且在使用過程中,由簽名人本人控制,一旦電子印章或簽署后的文件內容被修改,立即會被發現,從而保障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在簽署電子合同時,簽名人需要先進行實名認證,通過提交企業營業執照、法人和個人身份證明,人臉識別等信息,交由公安部、工商局等管理部門進行數據比對,確保簽名人的身份是真實有效的,從而制作生成的電子印章符合法律規定,有法律效力保障。
2、簽署的合同內容不被篡改,保證真實性和完整性
電子印章在使用時,除了印章本身需要具備不被篡改的法律規定條件外,系統平臺也通過時間戳,哈希值技術等手段,對印章的使用進行了全程記錄的,包括精確記錄簽署時間,簽約人信息等,并且在簽署后,合同隨時被調取,查看,都不能對合同內容進行修改,確保了合同內容不被篡改,這樣才確保了電子印章的使用是具備法律效力的。
3、簽署人認可簽署內容,是其真實意愿的表達
這一點在實名認證階段,已經確保了簽署人的真實身份,因此,在其本人使用電子印章時,需要再次確認合同的內容,確保合同內容是經過本人的審核和確認才使用的電子印章,這一步操作,系統通過意愿認證人臉識別的方式進行確認,一旦蓋章,這份合同就算是符合真實意愿的表達,其電子印章也具備了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