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信息及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新的經濟形態和支付方式,也從而導致了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的出現。近些年,數字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受疫情的影響,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市場需求劇增,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漸普及應用。
相較于紙質合同簽署需要來回跑或快遞郵寄,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只需通過互聯網平臺就能進行在線簽訂蓋章,雙方無需面對面,也無需郵寄快遞,整個簽約全程都在線上進行操作,不僅提高了簽約效率,而且還降低了成本,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紙質合同簽約痛點
簽約時間長,效率低。紙質合同簽約需要經過紙張打印、審批、用章申請、面簽或快遞郵寄等繁雜的流程,其中審批及用章申請環節,容易出現領導不在或繁忙,印章管理人員不在或外帶不能即時審批及用章的突發情況,加上快遞郵寄的時間,整個簽約時間在3天到1周甚至更長,非常的低效。
管理不便,各項成本高。紙質合同的存儲一般都是交給行政部門或專人進行整理看管,尤其是針對集團等大型企業來說,日常的合同簽約量大,累積的合同數量多,歸檔整理不僅麻煩,而且后續一旦領導需要查找也不便。
易偽造篡改,合同存儲不安全。紙質合同因在本地進行編輯擬定,在簽署過程中容易遭遇內容篡改,或是直接偽造印章,造成合同糾紛。如果企業的印章管理不當,也容易帶來盜用,冒簽等風險。簽署完成的紙質合同存儲在本地,時間久了不僅容易損壞,而且也有盜竊或丟失的風險。
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助力企業線上高效安全簽約
根據《合同法》《電子簽名法》的規定,使用了可靠電子簽名的電子合同具備了同等紙質簽約的法律效力,而可靠電子簽名需要滿足真實身份、真實意愿、原文未改、簽名未改的條件。
因此,電子合同簽署的第一步就是實名認證,通過對接公安部、工商局等部門,將組織或個人的信息進行數據比對,確保了真實身份及意愿,然后再由ca認證中心頒發數字證書,使其具備了不可抵賴性。
通過實名認證后,就可以發起合同簽署,整個簽約過程都在線上進行,包括了審批和用章,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快至1-3分鐘就能簽署完成,讓你隨時隨地想簽就簽。簽署完成的合同存儲在云端及同步到第三方存證機構,不僅方便了存儲管理而且也保障了數據的安全,因此,電子合同的查詢、借閱、歸檔等管理全程采用電子化,管理變得簡單。
最后,在電子合同的生成、傳輸、存儲、調取等全程都采用了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服務,保障了電子簽約主體、簽約文件、時間、地點等數據的存證保全,此外,還對接了法院、仲裁委、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等機構,保障了電子合同數據存證及出證的用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