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無紙化辦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業。眾多企業紛紛將傳統業務流程遷移至線上,電子合同已成為現代商業交易中的重要工具。民法典合同編對電子合同的成立與生效進行了明確規定,為電子合同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那么,民法典究竟是如何確保電子合同的實施與效力的呢?關于這點,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一、電子合同的核心構成
電子合同,即以數據電文為載體,通過電子簽名確認締約雙方身份及行為而訂立的合同。要滿足法定關于合同書面形式、原件形式的要求,電子合同需具備以下條件:締約雙方身份真實有效且可識別;數據電文能準確反映締約雙方的合意及合同內容;合同可隨時調取使用;數據電文內容完整、未被篡改;電子簽名符合“可靠性”標準;合同內容合法,不存在無效情形。
在司法實踐中,裁判機關會重點審查電子合同的成立性、內容有效性、締約雙方身份真實性及主體適格性,以確保電子合同在合同糾紛中成為可靠的裁判依據。
二、電子合同的訂立流程詳解
電子合同的訂立過程可分為四個關鍵步驟:身份認證、談判定稿、電子簽名、存儲與調取。
1、身份認證
驗證締約雙方身份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是簽署電子合同的前提。用戶需在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提交身份信息,平臺通過自有數據庫與第三方機構信息庫交叉驗證,或借助持牌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身份認證。
2、談判定稿
此階段反映雙方形成合意的過程。為避免爭議,雙方應在談判前明確以數據電文方式訂立合同的規則,或在談判結束時以合同成立確認書形式確認雙方合意。
3、電子簽名
電子合同需通過可靠的電子簽名才能產生法律效力。通常,數字簽名是實現可靠電子簽名的主要方式,它利用哈希算法、非對稱加密技術和公鑰基礎設施滿足電子簽名法的專屬性、可控性和防篡改性要求。
4、存儲與調取
企業需確保電子合同可隨時調取,以滿足法定要求。企業可選擇自建電子合同存儲系統或委托第三方進行存儲。
三、電子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效力解析
在互聯網產品電子合同中,格式條款面臨著諸多挑戰。民法典在合同法的基礎上,對格式條款的調整和審查規則進行了新發展。
1、合理提示義務
民法典規定,格式條款提供方需履行合理提示義務,否則對方可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然而,法律對具體提示方式未作明確規定,實踐中存在不同理解。
2、條款效力審查
民法典明確,格式條款提供方不合理地免除或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或排除對方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但由于法律未明確具體標準,裁判機關對格式條款的審查態度取決于其對互聯網產品商業模式的理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合同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和復雜。可靠的電子合同將為現代商業交易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簽盾致力于為企業、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多種部署方式,包括SaaS平臺、開放API、定制化等靈活解決方案,可快速接入各類辦公系統,滿足不同企事業單位的數字化需求,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覆蓋30多個行業、超過100個細分領域。
電子合同簽約已經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不僅是因為其簽署效率的提升,還有它在法律效力上的被認可,大家在使用的時候,不用擔心法律及安全問題,在出現合同糾紛時,能與紙質合同一樣權益得到保障。還沒使用電子合同簽約,趕快用起來,加入電子化簽署的浪潮,讓日常的簽署變得更簡單、更省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