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合同作為一種新興的合同簽署形式,憑借其便捷高效的特點,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的青睞。
與傳統紙質合同簽約相比,電子合同簽約最為值得關注的一個點,就是在他的使用成本上。使用電子合同簽約,一次簽約所付出的成本控制在個位數,而紙質合同簽約的文件打印、郵寄等費用全部加起來,輕松突破20元以上。對比下來,使用電子合同簽約可以為使用的人節省大量成本。
然而,電子合同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難免引發一些糾紛。那么,當電子合同出現糾紛時,司法機構是如何認定其簽署的真實性的呢?
首先,審查電子合同簽署平臺是關鍵一步。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電子合同的簽署必須通過專門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進行。目前,大多數電子合同都是通過APP、小程序等渠道簽訂的。因此,司法機構會首先核查提供電子合同簽署服務的平臺及其背后的服務商是否具備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或CA認證等技術保障資質,以此確保平臺的可靠性。
其次,審查電子合同的簽署過程同樣重要。與紙質合同不同,電子合同的簽署完全在線上完成,無需雙方見面。為了確保簽署過程的安全性,司法機構會關注簽署主體是否經過了實名認證,即雙方是否上傳了真實的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進行審核,并獲取了可靠的電子簽名。只有在確認雙方真實身份并獲取電子簽名后,雙方才能對電子合同數據文本進行確認簽字蓋章,從而保障合同內容的有效性。
最后,通過驗簽確認電子合同的真實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司法機構會審查電子合同在生成、存儲、傳輸過程中是否保持了完整性和客觀性。電子合同通常需要同步到第三方存證機構進行存儲,同時服務商還會采用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電子合同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確保數據不被篡改或丟失。此外,電子合同數據還可以通過在線公證、司法鑒定等形式來進一步確認其真實有效性。
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簽盾致力于為企業、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覆蓋30多個行業、超過100個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