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出臺政策不斷推動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等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電子合同開始被大眾熟知,并且在金融、政務、電子商務等領域有了深入的應用。相較于紙質合同,電子合同適應數字化、電子化發展趨勢。但是,目前,大部分人的習慣還停留在紙質合同簽署形式,對于電子合同了解以及使用習慣還需要加強和快速適應。
1、什么是電子合同
電子合同在具體的內容上與傳統紙質合同是一樣的,只不過形式上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線下紙質合同的形式轉變為線上電子數據文件的形式。在法律上規定,電子合同是簽署當事人通過電子信息網絡以電子的形式簽署、締約,變更、終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協議。簡單來說,它與紙質合同簽署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子合同是以電子形式簽署、存儲的合同方式。
根據法律的規定,合同形式包括了書面,口頭要約和其他形式。在《民法典》中也規定了,書面形式包含數據電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的內容。
2、如何認定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需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電子合同的簽署;二是電子合同使用的電子簽名。首先電子合同的簽署跟紙質合同簽署是有區別的,紙質合同通過雙方面對面交流確認簽署合同協議,電子合同無需面對面的交流和簽署,同時線上交流簽署也不是通過社交工具傳輸合同文件達到簽署的目的。電子合同的簽署要符合法律效力,建議是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進行簽署,根據《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指出,采用電子合同訂立系統簽署電子合同才能保證其過程的公平性以及結果的有效性。其次,電子合同使用的電子簽名需要符合法律規定,根據《電子簽名法》的規定,可靠電子簽名才具備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可靠電子簽名需要具備三個條件;能識別簽名人身份;簽名以及簽署內容不可篡改;簽名是簽名人真實行為與真實意愿表達。
因此,電子合同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簽署同時使用了可靠電子簽名,就可以認定電子合同是具備法律效力的。
3、如何簽署電子合同
通過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知道簽署電子合同需要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其具體的操作流程,我們以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為例:
首先是找到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的app、pc或小程序入口,簽署當事人再進行注冊實名認證,一般情況下會要求你提交企業營業執照、法人或個人的身份信息,手機號和人臉識別等。
其次,實名認證后就可以發起合同簽署了,發起方先上傳合同的電子文檔,設置好簽署的時間、簽署人信息(手機號)、簽署順序(一般由發起方先簽署)等。先簽署的一方進行意愿認證簽字蓋章,然后發送給后簽署一方。
最后,平臺會通過短信的方式通知后簽署的一方進行簽署,收到短信后,進行到平臺,同樣需要進行意愿確認再簽字蓋章。一份電子合同就算簽署完成了。